主页 > 健康饮食 >

“春捂秋冻”有讲究,如何“秋冻”才健康?

发布时间:2022-07-24 11:44   来源:网络整理    作者:随风

“一场秋雨一场寒。”克日来,由于几场秋雨的惠顾,北京等北方地域气温泛起了下降的趋势。很多伴侣匆匆换上了更厚的衣饰。

自古至今我京城传播着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、“春不减衣,秋不加帽”、“热不顿时脱衣,冷不当即穿棉”的说法。那么,时下正值秋季,我们要如何科学地冻一冻才康健呢?

    秋冻的意义是什么?

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期,秋冻是为了加强人体对严寒的耐受性,以便应付更为残忍的严冬。假如此时过早穿上棉衣,便无法让身体获得熬炼,不能很好地加强身体抵挡本领。

中医理论的焦点是天人合一,人体和大自然是有机的整体,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接洽。当人体的变革和大自然的变革(如春秋瓜代)纪律相一致和同步时,人体是保持一种阴平阳秘的康健状态,一旦这种纪律被冲破,即意味着人体康健均衡遭到粉碎,任其进一步成长必将形成各类病症。因此,只要气温不低于20摄氏度(一般在夏历八、九月份),人们都应该适当让身体遭受一下冷冻,能起到促进血液轮回、加强身体防止机制的浸染。同时,秋冻也有防备穿衣过多引起出汗生病的浸染。

提醒各人,假如气温降到15℃以下,两周以上,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。

    秋冻的原则是什么?

一、“秋冻”,不料味着要挨冻

从中医角度讲,“秋冻”有两层寄义,第一层寄义是“秋不忙添衣”。初秋,暑热未尽,冷风时至,当天气溘然变冷时,适内地增加衣服是须要的,不然不单不能防范疾病,反而会招灾惹病。“适当增衣”以让本身略感凉而不寒为宜,而不是穿得温暖煦和、裹得严严实实。别的,晚秋天气较凉,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、捂得太严,制止过多出汗,使阳气外泄,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,这样不单不能加强抵挡力,反而会被冻出病来。

“秋冻”的第二层寄义是“拖延添衣时间”。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,适内地接管严寒的刺激,但要以本身可以或许接管为限度。

二、南北方“秋冻”要区别看待

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别较大。南边秋凉来得较晚,昼夜温差变革不大,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,因此不必过早、过快地添衣,应适当耽误“秋冻”的时间。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,昼夜温差变革大,迟早气温较低时应实时增添衣物,以防着凉。

三、有些部位决不能“冻”

“秋冻”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,有些部位,如颈部、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按照气温变革留意保暖,尤其是脚部。

腹部: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,甚至疼痛,出格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留意。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,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,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。

双脚:脚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。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处所,血液流经的旅程最长,而脚部又搜集了全身的经脉,所以人们常说“脚冷,则冷全身”。全身若冷,机体抵挡力就会下降,病邪就有大概攻其不备,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。

脖子:这个部位受凉,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伤风;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,倒霉于脑部供血。

肩膀:肩枢纽及其周围组织相比拟力懦弱,容易受伤。

    秋冻的禁忌人群有哪些?

适当秋冻可以加强身体抵挡本领,促进身体血液轮回,但秋冻需要接管严寒刺激,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。一般而言,患有鼻炎、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、体虚老人、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“秋冻”。秋季冷氛围勾当频繁,气温、气压、风速等气象要素变革很大,容易引起宿病复发,可能呈现新的疾病。所以,对付有些患者来说,“秋冻”要适度;尤其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,不只不能“秋冻”,反而还要留意保暖。以下五类人不能秋冻:

一、心脑血管病人:

深秋季骨气温变革大,温差、风速、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颠簸状态。这种变革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、皮下组织血管收缩,周围血管阻力增大,导致血压升高,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,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产生心绞痛、心肌梗塞等症状,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产生中风,引起偏瘫,危及生命。所以,每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,在深秋季候不单不该该秋冻,相反还应该留意保暖,跟着天气的变革实时增添衣服,以免宿病复发影响身体康健。

二、哮喘、支气管炎病人:

对付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暮年人,自己气道的防止成果较差,着凉时身体的抵挡力大大下降,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伤风、咳嗽,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。哮喘病人对季骨气温、湿度的变革极为敏感,抵挡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传染而诱发哮喘。别的,食物和氛围中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。“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病人,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伤风,因此保暖对他们很重要,要实时地增减衣物。”有哮喘、支气管炎的病人必然要留意防范伤风。

三、胃病病人:

胃肠道对严寒的刺激很是敏感,由于深秋时骨气温变革无常,出格是冷氛围骤袭了胃肠,假如防护不妥,就会使宿病复发。并且有些人在深秋还吃冷饮,有些人则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,这些饮食习惯都极容易激发胃病,尤其要留意。

四、老寒腿病人:

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。老寒腿属于中医“痹症”领域,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枢纽炎、骨性枢纽炎等骨枢纽病。受累的枢纽以膝枢纽为主,常呈现枢纽疼痛,有时伴有肿胀,上下楼或下蹲时疼痛加剧。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,从秋季开始就应该留意腿部保暖。

五、体寒的女性患者:

对付一些自己素体严寒的女性伴侣,尤其是一到冬季利市脚冰冷,小腹严寒的女性,秋季务须要留意本身脚踝、腹部、腰部等部位的保暖,制止加重体寒,甚至造成宫寒、月经不调等疾病的侵扰。

再次提醒宽大伴侣,就算是体格康健的人群,“春捂秋冻”也是有条件的。一般环境下,日照温度在15℃-20℃时,人们可适当淘汰穿衣,但真正到了靠近初冬时,这一原则就不再合用。秋冻要顺应自然变革,盲目“秋冻”,切不行取。除了“秋冻”,秋季康健养生我们还要留意什么呢?

    科学秋冻还需共同“四防”

一、防秋燥:

秋风起,容易呈现干燥,中医称为燥邪。燥邪伤人,易伤人体津液,津液既耗,会呈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、舌干少津、大便干结、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状。元代医家忽思慧在《饮膳正要》中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润其燥”。秋天应多吃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,以及生梨、葡萄、香蕉等水分富厚、滋阴润肺的水果。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。早睡能养阴,早起呼吸新鲜氛围,以利舒肺,能使机体津液富裕、精神充沛。

二、防湿邪:

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竣事,秋天的雨水尚有许多,此时须防湿气阴邪,困伤脾阳而产生水肿或腹泻症状。要是早秋脾伤于湿,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爆发种下病根,所以秋季防湿也很要害。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、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。如莲子、苡米、冬瓜、莲藕、山药等。

三、防贼风:

秋夜有的人爱开窗而睡。睡眠中人体免疫性能低落,阵阵冷风吹起地面灰尘以及细菌病毒就会攻其不备,被中医称为贼风。受到夜间贼风侵袭,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,疲乏无力,还会引起咽炎、气管炎、口歪眼斜、面部神经麻木等。

防贼风的要领有:一方面,留意穿衣、盖被,不要随意减衣;另一方面,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,秋要冻,才会对贼风有抵挡力。

四、防秋郁:

晚秋时节,凄风惨雨、草枯叶落,人感觉了季候的变革容易起忧思。人脑底部,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,能排泄一种褪黑激素,它使人意志消沉、抑郁不乐。而入秋之后,松果体排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,人的情绪相应降低消极。所以,适当调理好脸色,到户外逛逛,感觉大自然季候调动的美好,赶走秋郁。

天气转冷,疾病爆发有双“管”齐下(心血管+气管)的特点。心血管主要表示天气转冷,心脏病频发,务必留意别劳顿,留意保暖,不必拘泥于“春捂秋冻”害了本身!气管主要表示的是呼吸道传染,以后刻十月开始到十一月北京来暖气之前,是呼吸系统疾病最煎熬也是最需要留意的一段时间,其间咳痰喘会不绝重复,鼻炎也会不时来袭,这段时间实时回收中医药治疗可以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,可以以最小价钱治疗最顽固疾病。

文/吴义春博士

(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)

上一篇:起床后的3个坏习惯,招来一身病,第一个很多人每天都做!
下一篇:周末懒觉族快醒醒 越睡越困真相曝光!补觉一族全中招

分享到:
0
最新资讯
阅读排行
广告位